宝宝长牙期哭闹不止?这几招帮你轻松应对

宝宝长牙是让很多新手爸妈既期待又头疼的大事。小家伙一般在六个月左右开始萌出第一颗牙,但每个宝宝都有自己的节奏,稍早或稍晚些都是正常的。那么,宝宝长牙期间会有哪些表现,我们又该怎样帮他们平稳度过这个阶段呢?

宝宝出牙通常有一定规律:一般下颌比上颌先出,从中间向两边慢慢扩展。最常见的是先长出下面正中间的两颗门牙,接着是上面正中间的门牙,然后再依次向两侧生长。

 

关于宝宝不同月龄该长多少颗牙,这里有一个简单的估算方法:出牙数 ≈ 宝宝月龄减去4或6。比如,10个月大的宝宝通常会长出4到6颗牙;到1岁时,一般会有6~8颗;而等到2岁左右,宝宝的20颗乳牙就应该基本长齐了。

在长牙过程中,宝宝可能会遇到以下几种不适,这些都是正常的:

首先是爱啃咬。出牙期的宝宝见什么咬什么——自己的手、妈妈的乳头、玩具……这是因为啃咬可以缓解牙床受到的压力。

其次是疼痛感。尤其在萌出第一颗牙和臼齿时,牙床容易发炎肿胀,宝宝会觉得特别不舒服。

情绪上也容易变得烦躁不安。牙齿越接近牙床顶端,炎症反应可能越明显,宝宝会因为持续疼痛而哭闹、发脾气。

睡眠受影响也是常见情况。长牙的不适并不会因为天黑而停止,所以夜间睡不安稳、突然醒来吵闹的现象在萌牙期很常见。

面对宝宝长牙期的种种状况,家长可以注意以下几点来帮助他们:

使用牙胶是很好的方式。宝宝通过啃咬能有效缓解牙龈不适,妈妈可以准备安全、无毒、柔软的硅胶牙胶,既能满足宝宝咬的需求,也能保证卫生。

由于出牙会刺激唾液分泌,而宝宝吞咽能力还不完善,所以流口水会特别多。这时给宝宝戴一块柔软、吸水性强的口水巾或围兜,能帮助保持下巴和颈部的干爽,避免因潮湿引起皮肤过敏

口腔清洁也要从第一颗牙就开始重视。在牙齿尚未完全长出时,爸妈可以用干净的纱布蘸温水,轻轻擦拭宝宝的牙龈和舌头。一旦牙齿萌出,就要开始刷牙了,选择小头、软毛的婴幼儿牙刷,每天早晚帮助宝宝清洁牙齿的每一面,从小培养好习惯。

总之,宝宝长牙是一个自然但难免伴随不适的过程,家长多一份耐心和细心,就能帮宝宝更舒服地度过这个阶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