运动不是越多越好,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。了解你的年龄该怎样运动,让锻炼事半功倍。
"今天你运动了吗?"这句话已经成为现代人见面时的常见问候语。随着健康意识的提升,越来越多人加入运动大军。但很多人发现,即使每天坚持运动,效果却不尽如人意,甚至还会出现各种伤痛。这很可能是因为你的运动量或运动方式出了问题。
运动量不是越大越好
去年,我的朋友小李为了减肥,每天跑步10公里,结果膝盖受伤,反而不得不停止运动三个月。这样的例子在生活中并不少见。运动确实重要,但单纯增加运动量并不等于更好的效果。
人体的运动系统包括足部、腿部、髋部等多个部位,这些部位需要协调工作。如果只注重运动量而忽视运动质量,很容易导致运动损伤。真正有效的运动,需要根据个人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计划。
各年龄段的运动指南
根据《中国人群身体活动指南(2021)》,不同年龄段的人需要不同的运动方案:
3-5岁幼儿
这个阶段的孩子应该保证充足的活动时间。每天至少180分钟的身体活动,其中包括60分钟的活力玩耍。尽量多安排户外活动,让孩子在自然环境中奔跑嬉戏。同时要注意,每次静态活动(如看电视、玩积木)不应超过1小时。
6-17岁儿童青少年
建议每天进行至少60分钟中等强度到高强度的身体活动。这个年龄段是培养运动习惯的关键期,应该多参与户外运动。每周还需要安排3天的肌肉力量练习和强健骨骼练习,比如跳绳、篮球等运动。

18-64岁成年人
这个年龄段的人群工作繁忙,但还是要保证每周150-30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,或75-150分钟高强度有氧运动。可以组合不同强度的运动,比如每周3次慢跑加上2次游泳。另外,每周至少进行两天的肌肉力量训练也很重要。
65岁及以上老年人
老年人的运动要量力而行。除了参考成年人的运动建议外,要特别注重平衡能力、灵活性和柔韧性的练习。如果身体状况不允许完成标准运动量,可以做些力所能及的活动,比如太极拳、散步等。
制定个人运动计划的"1141"原则
1个基础:有氧运动是根基
有氧运动是健康的基础,包括慢跑、游泳、骑自行车等。建议每周进行3-5次,每次持续20分钟以上。初学者可以从每周3次、每次20分钟开始,逐渐增加频率和时长。
1个靶心率:找到你的最佳运动强度
靶心率计算公式:(220-年龄)×(60%~85%)。在这个心率范围内运动,效果最好且最安全。比如40岁的人,靶心率在108-153次/分钟之间。使用运动手环监测心率是个不错的选择。

4个适合:个性化定制
适合的运动方式:选择你感兴趣且适合身体状况的运动项目。
适合的运动量:循序渐进,不要突然增加运动强度。
适合的时间:根据个人作息习惯安排运动时间。
适合的环境:优先选择空气清新的户外环境。
1个根本:健康是最终目的
记住,运动的根本目的是提升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。不要盲目追求运动成绩,如果出现持续不适,应该及时咨询专业人士。
开始运动前,建议先评估自己的身体状况。如果有慢性疾病,最好先咨询医生。开始运动后,要留意身体的反应,适时调整运动计划。
运动不是生活的负担,而是健康的投资。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和运动量,才能让运动真正为健康服务。记住,最好的运动是你能持续享受的运动。

参考资料:
《中国人群身体活动指南(2021)》,中国卫生健康委员会
世界卫生组织《身体活动指南》
美国运动医学会运动处方指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