秋冬脑血栓高发,注意这10个症状表现
- 四季养生
- 2025-10-15
- 24热度
每年入冬后,脑血栓患者会明显增多,尤其是气温骤降时。脑血栓有“四高”特点:发病率高、死亡率高、致残率高、复发率高,严重时可能导致偏瘫甚至危及生命。专家指出,冬季寒冷易刺激血管收缩、血压升高,从而增加发病风险。
一个简单手法,帮助预防脑血栓
对于中老年人,尤其是已有高血压、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,预防脑血栓尤为重要。除了遵医嘱用药、控制饮食和适当运动外,中医有一个简单易行的方法——刮手指“青筋”。
具体方法:用刮痧板反复刮拭中指根部两侧的青筋区域,每次5-10分钟,力度以感到酸胀但无痛感为宜。双手都刮效果更好。
为什么刮这里有用?
中指根部的青筋,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脑部动脉的健康状况。若青筋明显、颜色发青,可能提示脑动脉硬化或循环不畅。经常刮拭这一区域,有助于促进手部循环,刺激相关经络,对预防脑血栓有辅助作用。

脑血栓来临前的10个表现
流口水:突然说话不清晰、控制不住流口水,可能是脑部血管堵塞的早期表现。
突发眩晕:尤其在早晨起床、洗澡后或疲劳时频繁出现,高血压患者需格外警惕。
剧烈头痛:无明显原因的头痛,或头痛方式突然改变,伴随抽搐需立即就医。
频繁打哈欠:连续多天哈欠连连,可能是脑供血不足的征兆。
走路不稳:步伐无力、身体倾斜,甚至拿不住东西,应尽快检查。

视力模糊:短暂性视物不清或视野缺损,多在1小时内恢复,但可能是血栓前兆。
手臂突然无力:比如刮胡子时突然手臂酸软、剃刀落地,片刻后恢复。
血压异常:血压突然飙升到200/120mmHg以上,或骤降至80/50mmHg以下。
反复鼻出血:高血压患者若频繁流鼻血,并伴有眼底出血、血尿,需高度重视。
身体一侧麻木:短暂性单侧手脚或面部麻木,可能是“小中风”预警。
冬季防护要点
注意保暖,避免寒冷刺激导致血管收缩。
控制血压、血糖和血脂,定期监测。
适度运动,避免晨起过早进行剧烈活动。
饮食清淡,少吃高盐、高脂食物。
出现任何疑似症状,立即就医,不要拖延。
脑血栓防大于治,多一份警惕,就多一份安全。建议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,尤其是家中的长辈,关键时刻能起到重要作用!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