骑行有什么好处?骑行的正确姿势是什么,如何避免运动损伤?
- 运动养生
- 14天前
- 18热度
你是否曾经想在跑道上尽情奔跑,却因为担心膝盖受不了而不得不放慢脚步?或者在篮球场上打球时,因为膝盖疼痛而提前结束运动?膝关节确实是个需要特别关照的部位,不过有一种运动既能让你享受运动的乐趣,又不会给膝盖带来太大负担——那就是骑行。
骑行带来的健康益处
骑行被称为"黄金有氧运动"不是没有道理的。相比跑步、跳跃、爬楼梯等运动,骑行对膝关节和踝关节的压力要小得多。除此之外,它还有这些好处:
增强膝关节功能
骑行能有效活动膝关节,增强周围肌肉力量。当肌肉协调性和力量都得到提升后,不仅能缓解关节疼痛,还能延缓关节老化的速度。
提升心肺功能
作为优质的有氧运动,长期坚持骑行可以增强心肌和血管弹性,提高肺活量,对心血管健康非常有益。

缓解心理压力
骑行时会刺激身体产生内啡肽,这种物质能让人感到愉悦,有助于释放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压力。
帮助控制体重
以每小时20-24公里的速度骑行一小时,大约能消耗500-600千卡热量。如果每天坚持这样的运动量,每周大约能减重1斤。有研究显示,连续8周、每周骑行3次、每次45分钟的人,内脏脂肪减少了将近一半。
找到合适的骑行强度
想要达到理想的锻炼效果,建议每次骑行至少30分钟,保持中等强度。具体来说,就是呼吸微喘,心率维持在(220-年龄)的60%到70%之间。这个强度既能有效锻炼心肺,又不会给膝盖造成过大负担。
判断强度是否合适,可以观察第二天早上的身体反应。如果起床后感觉精力充沛,没有明显疲劳,说明前一天的强度正合适。如果感到特别疲惫,就需要适当降低强度了。
制定骑行计划时要考虑个人体质,不要盲目追求长距离。对大多数人来说,每周骑行2-3次,或者在周末进行一次稍长时间的骑行,都是不错的选择。
保护膝关节的骑行技巧
长期骑行确实能增强腿部肌肉,从而保护关节,但前提是要掌握正确的方法:
做好热身和放松
骑行前要充分热身,避免突然发力导致肌肉或软组织损伤。结束后也要记得拉伸,防止乳酸堆积引起肌肉酸痛。
调整合适座高
车座高度应该调整到:当脚后跟踩在踏板上时,腿刚好能伸直。这个高度能保证骑行时不会过度屈膝或踮脚,也更有利于发力。

保持正确姿势
骑行时身体稍向前倾,两臂伸直,腹部收紧,使用腹式呼吸。长距离骑行时,踏频保持在85-95之间比较合适,平路可以稍快些,爬坡时则要放慢速度。
注意细节姿势
膝盖保持向前,蹬踏板时上下移动,避免向内外侧歪斜
用前脚掌(约脚掌前1/3)蹬踏
肘部保持一定弯曲,可以减轻肩膀压力
肩膀放松,背部自然挺直
重要提醒
骑行速度不宜过快,车上也不要装载重物。建议每天骑行时间控制在1小时内,避免过度疲劳。可以结合步行,让全身关节都得到活动。
对于已经有关节炎、髌骨劳损等问题的人,建议适当缩短骑行距离,尽量减少爬坡。如果骑行后出现关节或腰背部不适,要及时就医检查。
骑行确实是一项对关节很友好的运动,只要掌握正确方法,控制好强度,就能让它成为你健康生活的好伙伴。
参考资料来源:
美国运动医学会《运动处方指南》
《英国运动医学杂志》骑行研究专题
世界卫生组织《身体活动建议》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