突发心绞痛怎么办?如何预防心绞痛?
- 人群养生
- 2025-10-15
- 34热度
前几天和一位医生朋友聊天,他提到一个让我震惊的数据:我国每年约有200万人确诊心绞痛,但其中三分之一的人第一次发作时,根本不知道这是心脏病的信号。很多人因为不了解、不重视,错过了最佳干预时机。
这让我想起邻居王叔叔的故事。去年冬天,他总说左边肩膀酸痛,以为是干活累着了,贴了几周膏药不见好。后来有一天修剪树枝时突然胸口发闷,送到医院才发现是严重的心绞痛,医生说再晚点可能就心梗了。
心绞痛,不只是“胸口疼”那么简单
很多人听到“心绞痛”,第一反应就是心脏部位疼痛。但实际上,它的本质是心脏供血不足。我们的心脏需要充足的血液供应才能正常工作,当冠状动脉因为斑块、痉挛等原因变窄,血流不够用时,心肌就会“抗议”,表现出各种不适。

这三种心绞痛要分清
根据发作特点,心绞痛主要分为三种:
稳定型心绞痛:通常在体力活动、情绪激动时出现。休息一会或者含服硝酸甘油后能缓解,疼痛一般不超过10分钟。我父亲就有过这种情况,上楼梯快了就会胸闷,休息几分钟就好。
不稳定型心绞痛:这个比较危险,休息时也可能发作,疼痛更剧烈,持续时间超过20分钟。这是心梗的明确预警,需要立即就医。
变异型心绞痛:多在夜间发作,与血管痉挛有关,猝死风险较高。
这些“不像心脏病”的症状最危险
如果只盯着胸口找问题,很容易误诊。整理了几个容易被忽略的信号:
左肩左臂酸胀:尤其容易放射到无名指和小指,很多人误以为是肩周炎
莫名其妙的牙痛:下颌部位阵发性疼痛,检查牙齿却没问题
胃部不适:感觉胃胀、恶心,按胃病治了很久没效果

喉咙发紧:像有人掐住脖子,但吞咽正常
后背酸痛:尤其在两肩胛骨之间,常被当作颈椎病
特别要提醒的是,老年人、糖尿病患者对疼痛不敏感,可能只感到胸闷、乏力、气短,这种情况更需要警惕。
这些坏习惯正在伤害你的心脏
现在年轻人得心绞痛的也不少,很多都跟生活习惯有关:
饮食不当:经常吃火锅、烧烤等高油高盐食物,血液会变得粘稠
情绪失控:生气、焦虑时,血管会痉挛收缩
突然受凉:冬天早晨锻炼、夏天空调直吹都容易诱发
过度劳累:连续加班、剧烈运动时心脏负担最重
烟酒无度:吸烟直接损伤血管,喝酒会造成血压波动

突发心绞痛,记住这三步能救命
如果自己或家人突然发作心绞痛:
立即停止活动:马上坐下或平躺,减少心脏耗氧
正确用药:舌下含服硝酸甘油,5分钟未缓解可再含一片。如果连服三次都没用,立即打120
保持镇静:深呼吸,恐慌只会加重心脏负担
家里有心脏病患者的,建议常备三种急救物品:硝酸甘油、阿司匹林(急性发作时嚼服300mg)和便携氧气瓶。
出现这些情况,别犹豫立即去医院:
胸痛持续20分钟以上,用药无效
浑身冒冷汗、呕吐、有濒死感
平躺时呼吸困难,需要坐起来才能喘气

预防胜于治疗,做好这几点很重要
我父亲确诊后,在医生指导下做了这些改变,这两年再没发作过:
控制三高指标:
血压控制在140/90以下(糖尿病患者要更低)
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2.6mmol/L
糖化血红蛋白不超过7%
改善生活习惯:
饮食上保证每天一斤蔬菜、半斤水果,主食三分之一换成粗粮
每周运动3-5次,快走、游泳都不错,每次30分钟
彻底戒烟,饮酒限量(男性每天不超过25克酒精)
重视心理调节:
学会释放压力,我发现冥想真的很管用
保证每晚7-8小时睡眠,午睡不超过半小时
避免长期熬夜,这点对年轻人尤其重要
心绞痛不是小毛病,它是心脏在用最后的力量向我们求救。每一次异常的疼痛、每一次不明原因的不适,都是在提醒我们:该关心一下自己的心脏了。
照顾好自己,从听懂心脏的“语言”开始。毕竟,健康才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