夏日养生小妙招,照着做健康一夏!

夏天的脚步悄然而至,高温、多雨成了这个季节的关键词。在享受夏日美好时光的同时,可别忘了这些养生小知识,让健康常伴左右。

“夏不坐木”,夏天雨水频繁,湿度大、气温高,长期放在露天的木材、椅凳,经过雨淋日晒,水分含量高。太阳一晒,就会散发潮气。人要是久坐上面,容易引发痔疮、皮肤病、风湿和关节炎等疾病。所以,夏天尽量少坐露天放置的木材、椅凳,别让疾病找上门。

“夜不露宿”也很重要。有些人夏天喜欢睡在露天,觉得凉爽惬意,但这其实很危险。睡眠时,汗腺会持续分泌汗液散热,入睡后身体放松,抵抗力下降。此时气温与体温差增大,若遇冷风、露水,就容易头痛、腹痛、关节不适,还可能消化不良、腹泻。而且,露天睡觉还容易被蚊虫叮咬,染上疾病。

夏季昼长夜短,气温高,人体新陈代谢快,容易疲劳,夜间睡眠往往不足。所以,“午睡不能少”,有条件的话,中午睡上一个小时,能让大脑和身体各系统得到放松和休息。

“不贪冷食”同样关键。夏天气温高,大量吃冷食,胃肠受刺激会加快蠕动,缩短食物在小肠停留时间,影响营养吸收。同时,胃肠温度较高,突然受大量冷刺激,可能导致胃肠痉挛,引发腹痛。

“心悸气短要吃桃”,夏季桃子盛产。俗话说“桃养人,杏伤人,李子树下抬死人”,桃营养丰富,含铁量高,能防治贫血,果胶可预防便秘。中医认为桃是温性食物,能补气养血、养阴生津、止咳杀虫。面黄肌瘦、心悸气短的人可吃桃补养身体。不过,桃子不能吃太多,否则容易上火、起疮,内火旺的人更不宜多吃。

“有心火要饮赤小豆粥”,生活中常有人说“上火”,中医指内生的火热症。心火上炎会有口舌糜烂、生疮、心烦急躁等症状,儿童可能多动、烦躁不安。预防心火要心态平和,多吃蔬菜水果,儿童多喝温开水。也可食疗,如赤小豆粥,取赤小豆 50 克、粳米 100 克,先煮赤小豆,再下粳米煮粥,加少许红糖,早晚服用,有降火功效。

“爱打盹儿要查心血管”,俗话说“春困、秋乏、夏打盹儿”,夏季应晚睡早起,但天气炎热,人不易熟睡,易睡眠不足,所以可增加午休时间,尤其是老年人。不过,不要坐着打盹,以免脑供血不足,醒来后全身疲劳。若老人白天频繁打盹,常不知不觉入睡,要警惕脑血管病变,及时就医检查。

夏日养生,细节决定健康。牢记这些养生小贴士,让我们在炎炎夏日也能拥有满满的活力,享受健康美好的生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