夏天胡吃海喝,警惕痛风找上门
- 养生知识
- 16天前
- 19热度
在炎炎夏日的夜晚,邀上三五好友,围坐在一起烤串、喝酒、大快朵颐地吃小龙虾,这无疑是不少人消夏的绝佳选择。然而,“吃货”们可得留神了,这份惬意背后,可能潜藏着让你刻骨铭心的痛风风险。专家指出,夏季痛风患病率显著上升,而这大多与人们不注意饮食息息相关。
痛风,曾被冠以“病中之王”“王者之病”的称号,是一种因嘌呤代谢紊乱引发的关节炎症性疾病。中医将其归为“痹病”“热痹”范畴,认为发病既有脾运虚弱的内在因素,又有饮食不节的外在诱因,最终因湿浊内蕴、湿热互结、流注关节而发病,治疗应遵循清热化湿、通络止痛的原则。不少痛风患者还伴有高血压、高脂血症、脂肪肝等代谢综合征,肝功能欠佳,此时单纯采用中药治疗,既能避免西药加重肝功能损害,又能取得较好疗效。
为何夏季痛风高发呢?专家解释,入夏后门诊痛风患者明显增多,尿酸偏高人群尤其要小心。暴饮暴食加上饮酒,这些不当饮食方式会使人体摄入过多嘌呤物质,进而产生大量尿酸。当血液中尿酸饱和,就会形成尿酸盐结晶,沉积在关节、肾脏等部位,引发关节疼痛、肾绞痛等症状。此外,夏季出汗多,若水分补充不足,会降低身体排泄尿酸的能力,也容易诱发痛风。
近年来,随着生活水平提高,饮食中荤食增多、素食减少,高尿酸血症患者不仅数量增多,还呈现出年轻化趋势。若尿酸偏高却不及时干预治疗,急性痛风发作会越来越频繁、强度越来越大,还可能引发痛风石、肾功能损伤、关节损伤等严重后果。所以,体检时一定要关注血尿酸水平,一旦发现增高,要及时到风湿科就诊,通过中医中药治疗,配合调整饮食和生活方式,将尿酸控制在正常范围,降低痛风发作几率。
预防痛风,需做好四件事。一是合理控制饮食,避免食用动物内脏、骨髓、海鲜等高嘌呤食物,适量食用鱼虾、肉类、豌豆等含一定嘌呤的食物,少饮酒,多吃水果、蔬菜等碱性食物。二是摄入充足水分,多喝白开水,少喝碳酸饮料、咖啡,每日饮水量应大于2升,促进尿酸排出。三是纠正不良生活习惯,保持规律作息,改掉长期熬夜、大量酗酒、暴饮暴食、不吃早餐等坏习惯。四是积极锻炼,每天运动30分钟以上,控制体重。只有做好这些,才能远离痛风,尽情享受夏天的美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