铅中毒有什么症状?如何预防铅中毒?

铅,这种看似普通的金属,其实潜藏着不小的健康风险。2017年,它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2B类致癌物;2019年,又进入了我国第一批有毒有害水污染物名录。最让人担忧的是,铅既没有刺鼻气味,也不会改变食物的色味,却能悄无声息地侵入我们的身体。

铅的危害

目前,医学界认为血铅浓度低于50μg/L属于相对安全范围。对于儿童来说,如果连续两次静脉血铅浓度≥100μg/L就属于高铅水平,≥200μg/L则可诊断为铅中毒。

需要特别注意的是,儿童对铅的吸收率是成人的4-5倍。这可不是危言耸听,因为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期,新陈代谢旺盛,而且他们的消化道对铅的吸收率更高。

说到这里,可能有人会问:那是不是要让孩子停用铅笔?其实不必担心。铅笔芯是由石墨制成的,真正需要警惕的是铅笔外表的彩色涂层,以及日常生活中其他含铅物品。

识别生活中的"铅陷阱"

廉价玩具和文具

那些色彩鲜艳的廉价玩具和文具,其涂层中可能含有铅。孩子们在玩耍时习惯把玩具放进嘴里,或者玩完后不洗手就吃东西,这些行为都可能让铅趁机进入体内。

掉色的餐具

釉上彩陶瓷碗、仿瓷碗、锡制餐具等,在使用过程中如果出现颜色脱落,铅就可能溶出并随着食物进入人体。特别是当餐具出现磨损时,更要及时更换。

受污染的蔬果

如果蔬菜水果种植在受铅污染的土壤里,铅就会进入植物体内。这些被污染的农产品最终会出现在我们的餐桌上。

劣质化妆品

某些劣质口红、眼影、染发剂或美白产品中可能铅含量超标。特别是那些宣称能"快速美白"的产品,更需要提高警惕。

铅中毒的警示信号

铅中毒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:

急性铅中毒虽然罕见但很危险,表现为面色苍白、口内有金属味、恶心呕吐、剧烈腹绞痛等症状。

慢性铅中毒更为常见,初期可能只是感到疲倦、乏力、头晕头痛,随后可能出现腹痛、抽筋、食欲不振、睡眠不安等症状。严重时还会出现四肢麻木、触觉痛觉减退、握力下降等表现。

特别要警惕的是,铅会影响血红蛋白合成,损伤红细胞膜,导致贫血。因此,如果出现不明原因的乏力、头晕、脸色苍白,可能是铅中毒发出的第一个警报。

对儿童来说,铅的危害更为严重。它会干扰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,可能造成智力下降、多动症、学习障碍等问题,这些影响往往是永久性的。

五个实用的防铅措施

谨慎选择餐具

建议选择"釉下彩"陶瓷餐具,避免使用色彩鲜艳的仿瓷碗盛放热食。定期检查餐具是否有掉色现象,及时更换磨损的餐具。

严格把关玩具

购买玩具时要选择有国家质检标志的产品,远离"三无"彩色玩具。定期检查玩具的涂层是否完好,如有脱落应及时处理。

培养良好卫生习惯

蔬菜水果要彻底清洗,必要时可以削皮食用。教导孩子在接触颜色鲜艳的物品后及时洗手,养成饭前洗手的好习惯。特别要注意不要让孩子把涂有油漆的玩具和文具放入口中。

注重饮食营养

日常饮食中多摄入富含蛋白质、铁、钙和维生素C的食物,这些营养素有助于阻挡铅的吸收。比如可以多喝牛奶,多吃瘦肉、鸡蛋和新鲜蔬果。

理性选购化妆品

购买化妆品时要选择通过重金属检测的产品,对那些宣称能"快速美白"的产品要保持警惕。特别是口红、粉底等直接接触皮肤的产品,更要选择信誉良好的品牌。

特别提醒

如果怀疑自己或家人可能铅中毒,应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。平时也要多留意身体状况,特别是儿童的健康状况,一旦出现相关症状,要尽早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。

防铅需要从日常生活的细节做起,通过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消费意识,我们完全可以有效降低铅对健康的威胁。

参考资料来源:

世界卫生组织《铅暴露对健康的影响》

国家卫生健康委《儿童高铅血症和铅中毒预防指南》

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《铅中毒防治知识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