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年人白天总犯睡小心这四种疾病,子女必学的四种疾病识别与护理方法

很多子女关注父母睡眠时,首先想到的是失眠问题。但有一种情况更值得警惕——过度嗜睡。如果发现家里老人整天昏昏欲睡,叫醒后仍精神不振,这可能不是普通的“春困秋乏”,而是身体发出的疾病信号。

嗜睡背后可能隐藏的四种疾病

1. 阿尔茨海默病(老年痴呆)的早期表现

除了大家熟知的记忆力减退、判断力下降等症状,阿尔茨海默病在早期还可能表现为睡眠时间明显延长。如果老人出现以下情况,建议尽早进行认知功能检查:

每天睡眠时间比以前增加2小时以上

醒来后仍然精神萎靡

同时伴有明显的记忆力下降

对原本熟悉的人和事感到困惑

 

2. 脑梗死(脑中风)的前兆

脑梗死发生前,部分患者会出现异常的嗜睡症状。家人需要特别留意这些迹象:

睡眠变得异常深沉,难以唤醒

唤醒后反应迟钝、意识模糊

伴有轻微头晕或单侧肢体麻木
一旦出现这些症状,应立即送医,争取黄金治疗时间。

3. 脑动脉硬化引起的慢性脑缺血

当脑血管硬化导致脑组织供血不足时,患者除了会出现头晕、头痛、记忆力下降等症状外,白天嗜睡也是典型表现。建议:

患有高血压、糖尿病、高血脂的老人定期检查脑血管

保持低盐低脂饮食

坚持适度的有氧运动

按医嘱规律服药,控制基础疾病

4. 甲状腺功能减退(甲减)

甲减会减慢身体的新陈代谢速度,进而影响神经系统功能。除了嗜睡,还可能伴有:

面色苍白、浮肿

无故体重增加

心跳过缓

怕冷、皮肤干燥
通过简单的血液检查就能诊断甲减,及时治疗可以明显改善症状。

家人应该怎么做?

建立睡眠观察记录

每天留意老人的睡眠情况,记录:

总睡眠时长

白天打盹次数和时间

醒后精神状态

是否有其他异常症状

这份记录能为医生诊断提供重要参考。

区分正常休息与异常嗜睡

老年人需要的睡眠时间虽然因年龄增长而变化,但正常的午休与病态嗜睡有明显区别:

正常午休后精神焕发

异常嗜睡表现为醒来后仍感疲惫,甚至坐着都能睡着

及时就医不要拖延

发现老人出现明显的嗜睡症状,特别是突然加重或伴有其他异常时,应该:

选择神经内科或老年科就诊

详细向医生描述症状变化

配合完成必要检查(如头颅CT、颈动脉超声、甲状腺功能检测等)

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

确保老人卧室:

保持安静,光线柔和

温度适宜(20-24℃)

床垫软硬适中

睡前避免饮用浓茶、咖啡

预防胜于治疗

除了及时发现异常,日常预防同样重要:

鼓励老人保持规律作息

白天适当活动,如散步、打太极

饮食清淡,营养均衡

定期进行健康体检

多与老人交流,关注其心理状态

老年人的睡眠变化就像身体健康的风向标。作为子女,我们不仅要关心他们睡不睡得着,更要留意他们是不是睡得太多了。多一份细心,早一步发现,就能帮助父母远离疾病困扰,安享健康晚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