咱们日常生活中,谁还没个头疼脑热、腰酸背痛的时候呢?动不动就吃药,心里总有点顾虑。其实,我们身上就自带了几个“止痛开关”,学两招简单的穴位按摩,关键时候能帮上大忙。今天,就给大家分享7个特别实用的止痛穴位,方法简单,一学就会。
七个止痛穴位
一、头痛:按压眉间印堂穴
遇到头痛时,很多人会下意识地揉按太阳穴。其实,按摩两眉之间的印堂穴效果更直接。
具体做法:用拇指和食指轻轻揪揉眉间皮肤,保持2分钟左右,力度以感到轻微酸胀为宜。按摩后局部可能出现淡红色,这是正常现象。
印堂穴位于督脉循行路线上,按摩这个穴位能促进头部气血流通,对缓解感冒头痛、用脑过度引起的头痛都有不错的效果。

二、背痛:搓揉后腰肾俞穴
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,容易导致腰背酸痛。通过搓揉后腰,可以快速缓解这种不适。
具体做法:先将双手搓热,紧贴后背脊柱两侧的腰眼位置,用力向下搓到尾骨部位。重复50-100次,早晚各做一遍。
后腰部位有肾脏的反射区,经常搓揉不仅能缓解肌肉疲劳,还能促进血液循环,改善腰部僵硬问题。特别适合久坐办公的上班族。
三、牙痛:按压合谷与下关穴
牙痛发作时,可以尝试按摩两个穴位:手上的合谷穴和面部的下关穴。
合谷穴定位很简单:将一只手的拇指指骨关节横纹,放在另一只手拇指和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,拇指尖下方就是该穴位。按压时要朝小指方向用力。
下关穴位于耳朵前方,颧骨下方的凹陷处。牙痛时用指关节按压这个部位,能有效缓解疼痛。
需要注意的是,孕妇不宜按摩合谷穴。

四、肩痛:拿捏肩井穴
帮父母揉肩是表达孝心的好方式,但要注意方法。肩井穴位于大椎穴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,按摩这个穴位能有效缓解肩部酸痛。
正确手法:让被按摩者坐直,按摩者双手虎口张开,四指并拢,用拇指与四指相对用力做有节律的拿捏动作。按摩力度要适中,时间不宜过长。
对于有高血压或心脑血管疾病的人,按摩这个穴位时要特别轻柔。
五、胃痛:点按足三里
饮食不规律容易引起胃部不适,这时可以按摩足三里穴。
这个穴位很好找:膝盖外侧下方四指宽处,胫骨和腓骨之间。用拇指端点按,平时按压36次,胃痛时可增加至200次左右。
足三里是保健要穴,经常按摩不仅能缓解胃痛,还有调理脾胃功能的功效。
六、痛经:揉按太冲穴
很多女性深受痛经困扰,太冲穴是缓解痛经的有效穴位。
太冲穴在脚背上,大脚趾和第二脚趾之间的缝隙向上两指宽处。用左手拇指揉捻右脚的太冲穴1分钟,再换另一边。
建议在月经来临前一周开始每天按摩,效果更明显。

七、心慌:按压内关穴
感到心慌不适时,可以试试内关穴。
定位方法:手腕横纹向上三指宽处,在两筋之间。用拇指按压5分钟左右,力度以感到酸胀为宜。
这个穴位对缓解心慌、胸闷有帮助,但不能替代药物治疗,严重时一定要及时就医。
重要提醒:
按摩前要修剪指甲,避免损伤皮肤
饭后一小时内不宜进行穴位按摩
孕妇、严重心脏病患者要谨慎进行穴位按摩
这些方法适用于缓解日常小毛病,如果症状持续或加重,请及时就医
希望这几个小方法能帮到你,平时没事儿按一按,也能放松一下。觉得有用的话,可以收藏起来或者分享给身边的朋友。如果你也有自己私藏的按摩小妙招,非常欢迎在评论区里跟大家聊一聊!
参考资料来源:
中国中医药出版社《针灸学》
国家中医药管理局《中医养生保健技术操作规范》
中华医学会《疼痛管理指南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