假期消化不良?这些中药茶来帮忙

假期里,亲朋好友相聚一堂,大快朵颐之际,不少人常常会被消化不良的问题所困扰。除了服用健胃消食的药物,在中医师的指导下,选择合适的中药茶也不失为一种好办法。不过,不同的消化不良症状,对应的中药茶选择也各有不同。

陈皮茶:理气健脾,促进消化

陈皮,又称广陈皮、橘皮、桔皮。元代医家吴瑞在《日用本草》中提到:“惟广东出者为上,余皆次之,多年者更妙。”陈皮具有理气健脾、燥湿化痰的功效,对于胃部胀满、食欲不振、咳嗽多痰等症状的人群较为适宜。它含有挥发油、橙皮甙以及维生素B、C等成分,能温和刺激胃肠道,促进消化液分泌,从而增进食欲。

在冬令进补时,在膏方中加入适量广陈皮,可助力脾胃运化,使补药补而不腻,让药效更好地被吸收。此外,气滞导致大便不通的人,也可泡服广陈皮,简单便捷,能有效缓解便秘之苦。但需注意,陈皮偏温燥,《本草汇言》指出“亡液之证,自汗之证,元虚之人,吐血之证不可用”,气虚体燥、阴虚燥咳、吐血及内有实热者应慎用或不用。

茉莉花茶:和中下气,驱散寒积

茉莉花茶具备理气、开郁、辟秽、和中等功效。《本草再新》记载它“能清虚火,去寒积,治疮毒,消疽瘤”;《随息居饮食谱》称其“和中下气,辟秽浊。治下痢腹痛”。对于因寒邪引发的消化不良,饮用茉莉花茶能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。然而,茉莉花性味偏温,不宜多饮。《本草正义》记载:“茉莉,今人多以和入茶茗,取其芳香,功用殆与玫瑰花、代代花相似,然辛热之品,不可恒用。”

焦山楂茶:消食导滞,化解积食

许多人知晓用干山楂片泡水当茶饮可降血脂,但认为其能消食并不完全准确。专家介绍,新鲜山楂与焦山楂功效有别。一般来说,新鲜山楂多用于活血化瘀止痛,而焦山楂多用于消食导滞。中医认为,山楂炒焦后酸性减弱,苦味增强,适用于肉食积滞、胃脘胀满、泄痢腹痛等情况,还能治疗高脂血症等。

焦山楂泡茶口感不如新鲜山楂,食用时可加入一点红糖或焦麦芽等,既能改善口味,又能增强效果。不过,并非所有食积都适合用焦山楂。焦山楂只消不补,脾胃虚弱、胃酸过多等消化系统疾病患者以及服用滋补药品期间不太适宜服用。而且,山楂有活血化瘀作用,含有有机酸,有收敛和收缩子宫的作用,妊娠妇女患先兆流产者切勿食用。

鸡内金茶:消酒积,健脾养胃

鸡内金,俗称鸡肫皮,是家鸡的砂囊内壁,药源广泛,功效众多,在临床应用极为广泛。鸡内金炮制方法多样,功效也各有不同。《本草经疏》云:“肫是鸡之脾,乃消化水谷之所”,故能“宽中健脾,消食磨胃”。药房常见的鸡内金有三种:生鸡内金善消癥、消石;醋鸡内金疏肝助脾;炒鸡内金则可消食健脾并举。《本草纲目》记载其能治“小儿食疟,疗大人淋漓反胃,消酒积”,适合因饮酒不适导致的消化不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