走路出现这些情况,警惕血管堵了,这几个症状要留意

咱们的血管就像家里的水管,用久了也可能生锈、结垢。一旦血管堵了,血流不过去,身体里的器官可就遭了殃——心脏缺血会心梗,大脑缺血会脑梗,腿上的血管堵了甚至可能让脚趾发黑坏死。

别以为这是危言耸听,很多中老年人走走路就能发现血管问题的苗头。怎么看出来?一起来了解一下。

一、走路出现这些情况,警惕血管堵了

平时走路时出现以下症状,就要多留心:

腿脚发凉、发麻:如果总觉得一只脚特别凉,或者走路时腿脚容易麻,可能是动脉血流严重减少了。

走着走着就胸闷:平时没事,一走路就喘不上气、胸口发闷?这可能是心脏血管有问题,供血跟不上运动需求。

腿酸腿痛,休息一会就好:走一段路后小腿或臀部酸胀疼痛,必须停下来歇几分钟才能继续走——这叫“间歇性跛行”,是下肢动脉堵塞的典型表现。

走路不稳,像喝醉了:如果走路歪歪斜斜,保持不了平衡,要警惕大脑供血不足,可能是脑卒中的前兆。

越走越近,距离缩短了:以前能走一公里,现在走两三百米就不行了,说明血管堵塞可能在加重。

二、哪些人更容易血管堵?

血管堵塞不是一天发生的。“动脉粥样硬化”就像是血管里长了“水垢”,让管腔变窄变硬。如果你有以下情况,更要注意:

家族中有心梗、脑梗病史;

有高血压、高血糖、吸烟等习惯,这些都会损伤血管;

经常久坐、不爱动,或者因工作需长期保持同一姿势(比如司机)。

有时候自己摸一下手腕或脚背的脉搏,如果发现一侧特别弱甚至摸不到,也要警惕是不是血管狭窄了。

三、4个习惯,帮你养出通畅血管

血管健康靠日常养护,做好这几件事很重要:

吃得清淡点

少吃重盐、高脂、高糖的食物,多吃蔬菜、水果和粗粮。动物内脏和油炸食品也要控制,最好戒烟限酒。

坚持做有氧运动

快走、慢跑、游泳都不错,每周至少5次,每次30分钟以上。运动能促进血液循环,保持血管弹性。

控制好“三高”

高血压、高血糖、高血脂是血管的大敌,一定要按医生建议吃药,定期监测,不能放任不管。

定期做血管筛查

50岁以上、有家族史、吸烟或有“三高”的人,建议定期做血管超声等检查,早发现问题早处理。

血管健康关系到全身供血,千万不能大意。多留意走路时的身体信号,培养良好生活习惯,才能让血管保持“年轻”,陪我们更久更健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