两个易加重湿气的洗澡习惯,尽快改掉

湿邪这东西,一年四季都可能来捣乱,不过长夏的时候尤其多,眼下三伏天,闷热又潮湿,是典型的“暑湿季”,祛湿就得格外上心。医生提醒,好多人洗澡的时候,根本没注意正确步骤和该注意的事儿,结果湿气就趁机钻进身体里了。下面就给大家讲讲两个容易加重湿气的洗澡习惯,还有科学洗澡的方法。

两个易加重湿气的洗澡习惯

出汗后马上洗澡

咱们身体出汗,是汗腺分泌汗液,再通过皮肤毛孔排出来的。出汗的时候,皮肤的毛孔都打开了。这时候要是去洗澡,浴室里热蒸汽多,会带着湿气,“嗖”地一下就钻进打开的毛孔里,湿气就这么进到身体里了。

洗澡后不及时擦干

洗完澡,皮肤表面湿漉漉的。要是不赶紧擦干,湿气就会赖在皮肤上不走。特别是在潮湿的环境里,湿气更容易在皮肤上攒着,然后慢慢渗透到身体里面。

要是你平时经常有这两个习惯,也别慌,可以试试中医按摩“三窝”来排湿补救。“三窝”就是腋窝、肘窝和腘窝,这几个地方特别容易积聚湿气。按摩的时候,用手指或者按摩棒,顺着顺时针方向,每个窝按摩5到10分钟就行。不过按摩的时候力度别太大,不然容易伤着皮肤。要是孕妇、有心脏病等特殊身体状况或者有病的人,最好在医生指导下进行,免得引起不适或者加重症状。

湿热天气科学洗澡六件事

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心血管内科的王佐岩主任医师说,夏季洗澡有6件事得注意。

控制洗澡时间

洗澡时间太长,皮肤血管会一直扩张,大量血液都跑到体表去了,脑部和心脏的供血就少了,人容易头晕、心慌,严重的还会心律失常或者晕倒。一般洗澡控制在10到15分钟就行,老人或者心脏功能不太好的人,时间还得再短点。

避开危险时段

像饭后、酒后、运动后或者空腹的时候洗澡,对心脏压力特别大。饭后立刻洗,消化需要的血流被分散了,心脏供血就不够;空腹洗澡,血糖低,人容易头晕没力气;剧烈运动或者酒后马上洗,血压和心率可能会剧烈波动,严重了还会心悸、晕倒。所以洗澡和吃饭、运动至少得间隔一小时,喝酒的人最好等酒醒了再洗。

保持良好通风

洗澡的时候,最好把浴室门窗打开,通通风。要是浴室没窗户,就装个排风扇、抽湿器啥的。

不要站立太久

长时间站着淋浴,下肢血管扩张,大量血液都淤积在腿上了,脑部供血就少了,人容易头晕目眩,甚至晕倒。淋浴的时候可以准备个防滑浴凳,老年人或者身体弱的人,感觉不舒服就坐下休息休息,避免出意外。

洗后不要贪凉

洗完澡别立刻吹冷空调、冲冷水。这时候身体的毛孔张开了,血管也扩张了,要是马上吹空调或者冲冷水,温差太大,血管会急剧收缩,血压和心率也会剧烈波动,可能会诱发心绞痛甚至猝死。洗完澡先把身体擦干,等体温慢慢恢复了再降温,可别图一时凉快。

浴室保持干燥

洗完澡,赶紧把浴室里的积水清理干净,让浴室保持干燥和清洁。

大家以后洗澡的时候多注意这些,就能避免湿气加重,健健康康过夏天啦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