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3种常见炎症,拖着不治会发展成癌症

早在19世纪60年代,就有德国病理学家发现癌变组织中含有大量白细胞。这一观察引发了一个重要推测:某些肿瘤的起源可能与炎症有关。经过长期研究,这个观点得到了现代医学的证实。

炎症的两面性

炎症本身是人体免疫系统的正常反应。武汉协和医院肿瘤中心副主任医师杨盛力解释说,急性炎症是身体的保护机制,比如皮肤受伤后的红肿、感冒时的发烧,这些短期炎症通常几天内就会消退。

真正需要警惕的是慢性低度炎症。这种炎症可能持续数月甚至数年,如同持续的小火慢炖,会不断损伤器官组织。它不仅可能引发动脉硬化、糖尿病,还会增加癌变风险。

为什么慢性炎症会致癌?

杨盛力医生进一步说明,当炎症因素持续存在时,炎症因子会不断释放到局部环境中。细胞在反复"损伤—修复"的过程中,基因突变的可能性就会增加。同时,炎症细胞还会参与肿瘤基质的重构和血管生成,为癌细胞生长创造有利条件。

这三类炎症要特别关注

从炎症发展到癌症通常需要十年以上,但如果存在吸烟、饮酒等不良习惯,这个过程可能会加速。以下三类炎症与癌症的关系尤为密切:

慢性病毒性肝炎

我国是肝炎和肝癌的高发国家,约80%的肝癌患者有乙肝病毒感染史。乙肝病毒在细胞修复过程中,可能将病毒基因整合到正常细胞中,导致细胞突变。接种乙肝疫苗和规范抗病毒治疗是关键预防措施。

幽门螺杆菌感染

这种细菌是慢性胃炎、胃溃疡和胃癌的重要诱因,早在1994年就被列为胃癌的明确致癌物。它通过破坏胃黏膜引发炎症和溃疡。目前通过四联疗法,幽门螺杆菌的清除率可达73%~88%。

慢性胰腺炎

慢性胰腺炎患者患胰腺癌的风险比普通人高出约20倍。酒精、肥胖和吸烟是共同的危险因素。持续的炎症会损伤胰腺组织,导致抑癌基因失活。

此外,结直肠慢性炎症、宫颈炎、牙周炎等也可能诱发相应组织的癌变。

七个方法控制炎症

专家建议,不必过度恐慌炎症,重要的是将其控制在安全范围内:

定期体检筛查

胃癌高危人群应定期做胃镜检查

男性35岁后建议每半年检查腹部B超和甲胎蛋白

关注慢性胰腺炎、糖尿病等胰腺癌诱因

控制慢性感染

及时治疗乙肝、幽门螺杆菌等感染,是预防癌症的重要措施。

坚持适度运动

每周进行3-5次30分钟以上的有氧运动,配合力量训练。运动时肌肉收缩产生的物质可以减轻炎症反应。

选择抗炎食物

多吃富含维生素C、E的蔬菜水果,如卷心菜、紫甘蓝、青椒等。适当食用三文鱼、坚果等富含抗氧化成分的食物。

远离有害环境

避免接触强酸、强碱等化学物质,减少染发剂、杀虫剂的使用。

管理压力作息

学会调节情绪,保证充足睡眠,尽量在晚上11点前入睡。

规范用药

不要随意使用抗生素。慢性炎症通常不是细菌引起的,滥用抗生素会破坏炎症平衡。

专家强调,预防癌症要从控制慢性炎症做起。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规范的医疗干预,完全可以将癌症风险降到最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