艾灸的神奇功效与作用
- 中医养生
- 7天前
- 10热度
艾灸,作为中医传统疗法之一,拥有温经散寒、行气活血、扶阳固脱、升阳举陷以及防病保健等诸多神奇功效,能应对寒湿痹痛、气血瘀滞、阳气虚弱等多种身体状况。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艾灸的各项功效。
温经散寒
艾灸是利用燃烧艾叶产生的温热刺激,作用于人体的经络穴位。这种温热之力就像冬日里的暖阳,能将体内潜藏的寒邪一点点驱散。像风寒湿邪侵袭引发的关节冷痛,那种关节仿佛被冰块包裹的刺痛感,艾灸就能发挥作用;还有胃脘冷痛,感觉胃里像塞了冰块一样难受,以及女性常见的痛经,艾灸都能有效缓解。艾灸关元穴、足三里穴,能让手脚冰凉的人逐渐感受到温暖,而且寒性体质的人定期艾灸,身体抗寒能力会显著提升。
行气活血
艾灸产生的热力如同给气血运行加了一把劲,能促进气血在体内顺畅流动,化解局部的气滞血瘀。对于跌打损伤后出现的淤血肿痛,艾灸可以加速淤血消散;产后恶露不畅,艾灸能帮助恶露顺利排出;乳腺增生患者,艾灸也能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。常灸血海穴、三阴交穴,还能调节女性月经不调的问题。不过要注意,急性出血期或者皮肤有破损的地方,是不能进行艾灸的。
扶阳固脱
艾灸有补益元阳的强大功效,对于阳气虚脱导致的各种病症有很好的改善效果。比如久泻不止,怎么吃药都不管用,艾灸神阙穴、命门穴或许能带来转机;遗尿遗精、脏器下垂等问题,艾灸也能发挥作用。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,在冬季容易发作,艾灸肺俞穴能减少发作次数。
升阳举陷
通过艾灸百会穴、长强穴等特定穴位,能改善中气下陷引起的脱肛、子宫脱垂等症状。要是能配合提肛运动,效果会更好。轻度胃下垂患者,灸完中脘穴后最好平卧休息,不要马上进食,以免影响效果。
防病保健
定期艾灸足三里、关元等保健穴位,就像给身体筑起一道坚固的防线,能增强免疫力,预防感冒。亚健康人群灸大椎穴,能缓解身体的疲劳感。在春秋季节交替的时候进行节气灸,有助于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。但实热体质的人不宜频繁艾灸。
艾灸后也有一些注意事项。要做好保暖,避免吹风受凉,4小时内不要洗澡。施灸期间要保持清淡饮食,生冷油腻的食物尽量不吃。初次艾灸可能会出现口渴、疲劳等排病反应,适当喝点温水就能缓解。糖尿病患者、皮肤感觉障碍者以及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要慎用艾灸,最好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。艾灸只是一种辅助疗法,急重症患者还是要及时就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