总发脾气别总怪肝火,可能是气血太虚了

很多人都觉得,人容易发脾气是因为“肝火旺”。但专家告诉我们,其实事情没那么简单。通过临床观察,很多脾气不好的人,他们的脉象都很弱,并不是那种肝阳上亢的弦脉或滑数脉,也没有口苦、胁胀胁痛的表现。
这类人通常会有头晕、气短、注意力不集中、不喜欢嘈杂环境等症状,从中医的角度来看,这是气血不足的表现。所以,这种脾气不好并不是简单地疏肝理气就能解决的。

气血不足,更容易烦劳

《黄帝内经》里有一句话:“阳气者烦劳则张。”专家解释说,不管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,都需要阳气旺盛才能进行。但如果过度劳累,阳气就会出现“张”的情况,也就是阳气亢盛。这种亢盛其实是虚性的,不是好事。当外界事物再干扰时,就容易出现脾气不好的情况。
对于气血不足的人来说,过度劳累更容易导致这种状况。他们会出现阳气虚性亢奋,无缘无故地发脾气。这并不是因为他们个性不好或心情不好,而是因为身体气血不足。中医讲“心藏神,血养神”,气血不足时,神失所养,就会出现心烦、没耐心,表现为脾气不好。所以,调养气血是治疗这类脾气不好的关键。

避免过度劳累,多补养气血

《黄帝内经》还说:“恬淡虚无,真气从之,精神内守,病安从来。”这句话的意思是,如果人能无欲无求,正气就能存,邪气就难以侵入。虽然现代人很难完全摆脱压力,但尽量做到劳逸结合,确实能让人不那么暴躁。
对于这类气血不足的人来说,不能简单地清热泻火。专家建议,平时要注意补气养血,可以加一些安神定志的药物。比如,可以用党参、黄芪、五爪龙、太子参、当归、大枣等甘温的补养气血的材料煲汤。气血充足了,心神自然安定,脾气也会变得缓和。古方甘麦大枣汤治疗脏躁,就是基于同样的道理。此外,还可以按摩或针刺足三里、百会、四神聪、气海、关元等穴位来调补。

总结

脾气不好并不一定是“肝火旺”,很可能是气血不足导致的。过度劳累会加重这种情况,所以要注意劳逸结合,避免过度劳累。平时可以通过饮食调理和穴位按摩来补养气血,让身体恢复平衡。希望这些方法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管理情绪,保持健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