拔罐有讲究,安全操作很重要
- 中医养生
- 12天前
- 27热度
拔罐听起来好像很简单,其实里面大有学问。要是操作不当,很容易出问题。所以,拔罐一定要由受过专业培训的医务人员来操作。那怎么才能确保拔罐安全呢?专家说了,要做好以下4个步骤。
一看
拔罐前,得先看看患者是不是适合拔罐。专家说了,要评估这些内容:
患者的病情、既往病史、意识、活动能力,还有感觉是不是迟钝或有障碍;
患者的体质,还有要拔罐地方的皮肤情况;
患者的心理状况,以及对疼痛的耐受程度。
要是有这些情况,就别拔罐了:高热抽搐、凝血机制有问题的;皮肤有溃疡、水肿,或者靠近大血管的地方;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也别拔罐。
二查
拔罐前,还得检查一下周围的环境。周围不能有易燃物品,温度要合适。根据要拔罐的部位,选大小合适的火罐。还要检查罐口是不是光滑,有没有缺损或裂缝。95%的酒精棉球干湿度也要合适,太干了火力不够,太湿了点燃后的酒精滴会变成火星火球,容易出意外。
三选穴
不同的疾病,拔罐的位置也不同:
腰痛患者,可以选择肾俞、大肠俞、秩边、环跳、承山、委中等穴位;
颈椎病患者,可以选择风池、颈百劳、大椎、肩井等穴位;
膝关节痛患者,可以选择血海、梁丘、阴陵泉、阳陵泉、足三里等穴位。
四手法
拔罐的手法也有讲究。拔罐时动作要稳、准、快,就是“放罐要稳;定穴要准;动作要快”。拔罐时,火焰不能越过患者,也不能太靠近患者,不然火焰掉下来会烫伤人。动作要是不快,负压就会减少,起不到治疗作用。拔罐过程中,操作者要不断问患者的感受,随时检查罐口吸附情况,皮肤变成紫红色就差不多了。要是患者觉得疼、觉得紧,要及时起罐。起罐时要慢,别硬拉。一只手夹住罐体,另一只手拇指按压罐口皮肤,等空气进入罐内,就能顺利起罐了。用过的火罐都要消毒备用,一个人一套,防止交叉感染。
察印观色巧辨体质
拔罐后,局部会出现和罐口差不多大小的紫色瘀斑,过几天自己就会消失。医生还能根据拔罐后的罐印来判断患者的体质情况,指导调养。如果罐印肤色是灰白色的,说明体质比较虚;如果皮肤是鲜红色的,说明体内有内热;如果皮肤紫黑而黯,说明有血瘀;如果皮肤紫暗带斑块,说明受到风寒入侵;如果罐内壁出现水汽,说明体内有湿气;如果皮肤没有明显变化,起罐后没有罐迹,或者虽有罐迹但马上消失,皮肤恢复如常,说明身体基本正常或病邪较轻。
总的来说,拔罐是一种常见的中医外治疗法。皮肤出现一些颜色和形态变化不用太担心,平时注意调理身体就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