脑供血不足,常吃两物,按一穴,促进脑部血液循环,预防脑梗
- 中医养生
- 18小时前
- 4热度
提及脑供血不足,不少人往往会第一时间将其与贫血画上等号。实际上,脑供血不足指的是人体大脑局部血液供应不充足,进而引发脑功能障碍,这种情况通常和脑动脉硬化存在一定关联。一旦脑供血不足发作,会对身体造成严重伤害。那么,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脑供血不足?日常生活中又该如何预防和缓解呢?
导致脑供血不足的三大诱因
颈椎病
多数人很难将颈椎病与脑供血不足联系起来,然而,不少颈椎病患者常常伴有头晕、头痛等症状。这主要是因为颈椎发生病变后,会压迫相关血管,影响脑部的血液流动,最终导致脑供血不足。比如,长期伏案工作、低头玩手机等不良姿势,容易引发颈椎间盘突出、骨质增生等问题,进而压迫椎动脉,使脑部供血受到影响。
微血栓形成
微血栓的形成也是导致脑供血不足的重要因素之一。当微血栓的斑块脱落,在血液中形成微栓子,这些微栓子会随着血液流动到达小动脉,造成血管堵塞,从而引发脑部供血不足。例如,动脉粥样硬化患者,血管内壁容易形成斑块,斑块破裂后就可能形成微血栓,增加脑供血不足的风险。
血压降低
低血压患者或者心脏功能不全的人,若血压突然降低,会使血液流动变得缓慢,导致脑部供血不足。此外,心脏搏出量减少也会造成同样的后果。心脏就像人体的“泵”,若其功能出现问题,无法将足够的血液输送到脑部,就会引发脑供血不足。
常吃两物、按一穴,预防脑梗
常吃两物
大蒜:大蒜具有降血脂、降血压、健脑等功效。大蒜中含有的大蒜素与维生素B1能合成“蒜胺”,其作用比维生素B1强2 - 4倍。在有足够葡萄糖和维生素B1的情况下,食用大蒜可促进葡萄糖转化为更多能量,为大脑提供所需,缓解脑供血不足症状。
黑木耳:中医认为,黑木耳味甘、性平、无毒,入胃、大肠经,有凉血止血、活血补血、利五脏、清肺益气、宣肠健胃、消痔通便等功效。现代医药研究证实,黑木耳能降低血液黏稠度,预防或溶解血栓,缓和冠状动脉粥状硬化。不过,黑木耳性凉,中医建议与其他食材配伍食用,如添加干姜可起到暖胃防凉的作用。
按一穴:解溪穴
中医认为,刺激解溪穴具有清胃化痰、健运脾胃、镇惊安神、补益气血、舒筋活络的功效,能有效促进全身血液循环,对改善脑部供血不足症状有良好疗效。解溪穴位于脚背与小腿交界处横纹中央的凹陷处。按摩时,用大拇指按压此穴,逐渐用力,再慢慢松开,一压一松为一个循环,重复按摩30个循环。
此外,预防脑供血不足还可从生活习惯入手,如戒烟、保持低盐低脂饮食、勤锻炼等,这些方法能增强全身血液循环,对改善脑供血不足十分有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