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调理高血压?艾灸怎么调理高血压?

高血压是引发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,它不仅会影响心脏、大脑和肾脏等重要器官的结构与功能,严重时还可能导致这些器官功能衰竭。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,积极进行治疗和日常护理非常重要,这有助于减少并发症,提高生活质量。

高血压的中医认识

从中医角度来看,高血压与长期的阴阳失调、气血运行不畅有关。这种情况容易产生瘀血和痰浊等病理物质,进而可能引发左心室肥厚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等问题。

现代中医研究表明,高血压引起的左心室肥厚主要表现为血瘀,同时伴有痰浊;而颈动脉粥样硬化则以痰浊为主,可能兼有血瘀或两者并存。

艾灸疗法的实践案例

某医院曾对14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观察,这些患者年龄在60-90岁之间,平均年龄74岁。研究人员将他们分为两组:治疗组80例和对照组60例。

这些患者的中医辨证属于痰湿中阻型,主要症状包括头晕头重、胸部满闷、恶心欲呕、心悸、肢体麻木、食欲不振、小便发黄、大便稀溏不爽,舌苔白腻,脉象沉缓。

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了艾灸足三里穴。具体方法是将点燃的艾条对准足三里穴,进行温和的艾灸,使患者局部感到温热舒适即可。通常每侧穴位艾灸20分钟,直到皮肤微微发红,每天1次,7天为一个疗程。

治疗效果观察

经过治疗,80例患者中:

  • 48例在艾灸足三里穴1周后,食欲明显增加,恶心欲呕症状消失,大便稀溏情况改善;

  • 72例在艾灸足三里穴2周后,各种不适症状都有所减轻或消失;

  • 6例在艾灸足三里穴2周后症状改善不明显。

治疗两周后,有效病例达到68例,有效率超过85%。

艾灸的作用原理

现代研究发现,艾灸可以增加局部血流量,提高局部温度,缓解局部痉挛症状。它还能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、内分泌功能和自主神经功能,帮助恢复身体平衡。

艾叶中含有多种药用成分和挥发性物质,燃烧时这些成分可以渗透入体内,起到温通经络、促进气血运行、祛除湿寒的作用。

中医认为,脾胃是后天之本,是气血生化的源泉,五脏六腑都需要依靠脾胃的滋养。脾虚会导致运化功能失常,食物不能很好地转化为营养,反而形成湿气,聚湿生痰。

足三里穴的作用

艾灸足三里穴能够健脾和胃,补益气血,温中散寒,化瘀消肿,扶助正气,达到防病保健、强身健体的目的。这种方法操作简单方便,效果明显,尤其对痰湿中阻型的高血压患者更为适宜。

需要注意的是,艾灸作为辅助疗法,不能完全替代药物治疗。高血压患者在进行艾灸调理时,应继续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,定期监测血压变化,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。

参考资料来源:

【1】数据来源:《中医杂志》-"艾灸对高血压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的观察"

【2】权威出处:中国中医药学会-"高血压中医诊疗指南" 

【3】资料来源:国家中医药管理局-"艾灸技术操作规范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