失眠、口臭、咳嗽、口舌生疮……原来是这四个地方在“上火”!

要是你出现了眼睛发红、咽喉干痛、鼻子热乎乎、嘴巴又干又臭,还有烂嘴角、流鼻血、牙疼这些情况,那很可能是“上火”啦!要是能搞清楚是哪个器官上了火,再针对性地治疗,那上火根本就不可怕!

人体这四把“火”,都烧到哪儿了 ?

第一把火:胃火

表现症状

胃肠道会闹脾气,感觉胃里火烧火燎地疼,肚子胀胀的,嘴巴又干又臭,大便要么稀得不成形,要么干得拉不出来,牙龈肿痛,还没啥胃口。

胃火还分虚实两种。虚火的时候,会轻微咳嗽,没胃口,便秘,肚子胀,舌头红红的,舌苔还少;实火呢,上腹部会不舒服,嘴巴又干又苦,大便干硬。胃火其实就是胃太热了。

要是你平时爱喝酒、爱吃辣,还老是大鱼大肉地吃,就容易惹上胃火,这一般是由湿热和食滞引起的。而且,吃的东西多少、好不好、什么时候吃,都可能引发胃火。轻微胃火旺的人,总觉得吃不饱,其实是胃热给大脑使了障眼法;等火旺到一定程度,胃发炎了,就啥都吃不下啦,这就是物极必反。

建议

中医说,调节胃火得清热、清滞。饮食上得管住嘴,太热气、太甜腻的东西少吃。多吃黄绿色的蔬菜和当季水果,补补维生素和无机盐。还得注意口腔卫生。

第二把火:肝火

表现症状

会头痛头晕,耳朵嗡嗡响,眼睛干干的,嘴巴又干又苦,两边的肋骨胀痛,睡不好,身体闷热,舌苔也变厚了。

肝火大多是外界刺激闹的,所以调整心情、稳定情绪特别重要。要是你焦躁不安,那肝火只会更旺。睡眠不足或者质量差,也会让肝火往上蹿。

建议

想预防肝火旺,除了睡够、心情好,一些简单的药材和食物也能帮忙清火。比如,肝太热的话,可以用金菊花、溪黄草、夏枯草、白芍这些平肝火的药材一起煮水喝。辛辣、海腥、太油腻、太酸、煎炸的食物,还有羊肉、海虾、肥肉、乌梅这些,就别吃了,不然肝火会更旺。

第三把火:心火

表现症状

会心烦气躁,脸红口渴,心里热得慌,睡不着觉,大便干,小便带血,嘴巴里长疮,皮肤也长疮。

心火也分虚实。虚火的时候,会低热、盗汗、心烦、口干;实火呢,口腔溃疡反复长,嘴巴干,小便又短又黄,还容易发脾气。

心火旺可能引发口腔疾病。中医提醒,得控制好情绪,别太紧张,少操心那些烦心事,尤其是那些犹豫不决、麻烦复杂、涉及很多人际关系的事儿,不然心火太旺,容易诱发心脑疾病。

建议

预防心火,主要是保持好心态,冷热适宜,多吃蔬菜水果,少吃辛辣的东西,酒也别喝,多运动运动。

第四把火:肺火

表现症状

会咽干疼痛,咳嗽的时候胸疼,干咳没痰或者痰又少又黏,口鼻干燥,潮热盗汗,手脚心发热,睡不着觉,舌头红红的。冬天虽然冷,但人们穿得多、住得暖、活动少,吃的东西热量又高,身体里容易积热,所以冬天也可能肺火旺。

建议

中医说肺主皮毛,可以适当吃点偏凉的食物,像白萝卜、白木耳、大白菜、芹菜、菠菜、冬笋、香蕉、梨、苹果、百合、杨桃、枇杷这些。同时多喝水,少吃肉和巧克力这些高热量的食物。

去肺火,还可以试试呼吸咳嗽洗肺法。找个空气好的地方,反复吸气呼气,尽量把肺里的气排出来。每天再主动咳嗽几下,这也是保护肺部的好方法,能有效清洁肺部,增强免疫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