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天半块豆腐,死亡风险降!科学家找到豆制品“黄金摄入量”
- 养生知识
- 5天前
- 16热度
“多吃点豆制品,对身体好!”这话我们常听,但到底好在哪里?吃多少才算“好”?一项针对近4万韩国成年人、追踪长达8.5年的新研究,给出了一个明确的答案。
研究发现,大豆吃得太少,确实会增加死亡风险;但并不是吃得越多越好——当摄入量达到一个“甜蜜点”时,对健康的保护效果最佳。这个黄金摄入量大约是:每天摄入9毫克大豆异黄酮、4克大豆蛋白,大约相当于半块豆腐(80-150克)或1-2杯豆浆。
是不是听起来轻松又容易实现?
不是吃得越多越好,关键在“适量”
这项发表在权威期刊上的研究指出,当饮食中缺乏豆制品时,全因死亡风险会明显上升。适当增加摄入,风险会快速下降;但当到达中等水平(即上述黄金摄入量)之后,再拼命多吃,带来的额外好处就非常有限了。
换句话说,豆制品就像一位靠谱的朋友,不用天天山珍海味地招待,定期见个面、聊聊天,关系就能维持得很好。更有意义的是,这种保护作用对心血管疾病、癌症和呼吸系统疾病的风险降低都有明显关联。
大豆异黄酮:身体的“智能调节器”
大豆备受推崇,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它富含的“大豆异黄酮”。它是一种天然植物雌激素,最大的特点是智能双向调节。
对于更年期女性来说,体内雌激素水平骤降,它就能发挥较弱的雌激素作用,帮助缓解不适,为身体“补位”。而当体内雌激素水平过高时,它又会去“争抢”受体位置,反而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。真是“遇高则抗,遇低则补”的聪明成分。
此外,它还具有抗氧化、抗炎的能力,能从细胞层面帮助我们延缓衰老、预防疾病。
常见豆制品,换着吃更健康
除了异黄酮,大豆更是优质植物蛋白的重要来源,对保护骨骼和心血管健康益处多多。而且,不同豆制品经加工后,营养各有侧重,我们可以换着花样吃。
豆浆是早餐的绝佳选择,它保留了大豆大部分有益成分,一杯下肚,方便又营养。豆腐和豆干堪称补钙能手,点卤时使用含钙凝固剂,让钙含量更上一层楼,凉拌、清炒、入汤,怎么吃都美味。
腐乳和豆豉维生素B族含量高,不过因发酵过程含盐量高,只能当小菜少量食用。毛豆和豆渣是膳食纤维冠军,水煮毛豆是健康零食,豆渣还能用来烙饼。腐竹和油豆皮高蛋白、高脂肪,味道香浓,但热量较高,要控制食用量。豆芽维生素C含量大增,利于营养吸收,是餐桌上的营养新宠。
别再纠结要不要猛吃豆制品了。科学告诉我们,健康不需要“过量”。每天半块豆腐或一杯豆浆,轻松达到“黄金摄入量”,就能为健康打下坚实的基础。这份简单易行的饮食建议,与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推荐也高度吻合。
从明天开始,不妨有意识地在餐桌上给豆制品留个位置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