总是乏力没劲?中医给你揪出“幕后黑手”
- 中医养生
- 1天前
- 11热度
现代人工作那叫一个忙,生活压力也像座小山似的压着,饮食还一点儿都不规律。好多人就感觉浑身没劲儿,一天到晚都乏力。一般来说,人累了,好好休息一会儿就能缓过来。但要是你发现自己长期都乏力无力,整个人特别懒,就算好好休息了还是这样,那就得留个心眼儿了,说不定是身体出毛病了。
专家说,好多人一觉得身体乏力没劲儿,就觉得自己是营养不良,得补补。其实,这想法不对。现在大家生活水平都不低,鸡鸭鱼肉想吃就能吃,浑身没劲儿很多时候不是营养不够,而是营养的利用和代谢出了问题。从中医的角度看,老觉得乏力,病因主要有四个:气虚、湿气、肝气郁滞、血亏。
气虚
这引起乏力的气虚,大多是脾气虚。中医讲,脾能把吃进去的食物和水液运化,变成水谷精微,给气、血、津、液、神提供营养原材料,滋养咱们的五脏六腑、经络骨髓。要是脾胃虚弱了,就会四肢无力、精力不够。脾虚的人还经常腹胀、容易拉肚子、没食欲、脸色发黄。女性呢,还会白带异常、月经不调。单纯的脾气虚,大便不成形,但一冲就干净,不会黏在便池上。
在日常生活中,暴饮暴食、吃太多油腻东西、食物不干净、饮食不规律、吃太多生冷食物,这些饮食习惯都会伤脾胃,造成脾虚。
所以脾虚乏力的人得规律作息,养成好习惯。饮食上尽量清淡,少吃那些肥甘厚味的食物,可以适当吃点精肉。还能适度吃点健脾和胃的食物,像淮山药就不错。淮山药能补脾益胃、益肺生津,治中焦脾胃损伤,补虚弱,除寒热邪气,益气力,长肌肉,滋补肾阴。莲子也能补脾,不过脾虚的人吃莲子得把莲子心去掉,因为莲子心泻火,比较寒凉,不适合脾虚的人吃。要是除了乏力,还精神不集中,可以用党参或人参切片泡茶,用人参的时候得把芦头去掉。
要是大便黏便池,不好冲干净,那可能就是脾虚兼有湿。脾虚有湿的人除了乏力,还会觉得身上沉甸甸的,像被东西裹着一样,舌苔也比较厚腻。这时候除了健脾,还得适当祛湿。食疗上,生薏苡仁和炒薏苡仁配合着用,生薏苡仁健脾,炒薏苡仁祛湿。
湿气
湿气重也会让人乏力,常见的症状就是头晕脑胀、四肢沉重无力,老感觉自己睡眠不足。
《黄帝内经》说“湿性重浊”。一般来说,湿气重的人身体上、精神上都有点“重、浊、慢”,比如莫名犯困、嘴里黏腻、身体沉重,这些都是湿气在体内滋生的表现。
湿气这种“邪”,最容易影响脾胃,而脾胃有问题,又容易产生湿气,它们是互相影响、互为因果的。前面说的脾虚兼有湿,是脾虚在前,湿气是后来衍生出来的。还有一种情况是水湿犯脾,是身体湿气太重,导致脾的运化不足。
祛湿得先区分“湿”是从哪儿来的。有些湿是从外面来的,像潮湿的气候环境、淋雨、长期泡在水里,这是水湿外袭。要是“外湿”引起的湿气重,症状主要是全身酸重、头昏脑胀。处理外湿,得尽量改变潮湿的环境,运动后、洗完澡及时擦干身子,出汗后别突然洗冷水澡。
还有一种是“内湿”,和“外湿”不一样,是吃太多寒凉食物,影响了脾的功能。要是“内湿”引起的,主要是腹胀腹泻、饮食消化不好。饮食调理可以用红豆薏米粥、冬瓜汤。
肝气郁滞
中医认为,肝气郁滞也容易影响脾胃功能,脾的功能被抑制了,体内气血生成不足,也会让人乏力。肝气郁滞的人除了乏力,还会情绪低落、烦躁易怒、焦虑紧张、两肋胀痛,女性容易月经不调。
治疗肝气郁滞,先得调肝,再适当补脾。从日常保健来说,肝气郁滞的人得调节自己的情绪,找个能让自己放松的方式,像做做舒缓的户外运动,瑜伽、太极拳都行,能舒缓减压。情绪放松了,肝气顺畅了,症状就能缓解一些。
从食疗角度讲,可以用玫瑰花泡水。要是还有热的症状,容易上火,除了玫瑰花,还能加点白菊。要是同时有脾虚,泡茶的时候可以加点生晒参片或者党参片。
血亏
还有一种乏力是血亏引起的。血亏的人往往怕冷、没劲儿,女性月经不调、月经量少、痛经,或者肚子觉得冷。以血亏为主的乏力可以用当归生姜羊肉汤补气血。当归、生姜养血活血散寒,羊肉温补填精,这道药膳能温阳补血散寒。不过要是容易上火,有喉咙痛、舌头红等症状的人,就不适合吃这类温补的药膳。
要是你老觉得乏力没劲儿,不妨对照着看看自己是哪种情况,然后好好调理调理,让身体重新充满活力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