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秋冬季要少洗澡多泡脚?泡脚有什么好处?
- 中医养生
- 30天前
- 30热度
最近这场强冷空气让全国各地都迎来了大幅降温。天气一冷,回家洗个热水澡成了很多人放松身子的首选。不过在北京中医药大学赵欣医生看来,大幅降温后,我们其实应该调整一下清洁习惯——适当减少洗澡次数,但可以每天泡泡脚。
为什么天冷要少洗澡?
秋冬季节本来就是疾病高发期,如果还像夏天那样天天洗澡,可能会带来一些健康问题。
首先,频繁洗澡会降低身体抵抗力。气温低时,人体需要保存阳气,经常洗澡会让阳气外泄,容易感冒,甚至引发支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。
其次,对中老年人来说,冬天洗热水澡存在风险。热水会加速气血流动,可能导致出汗过多,这对本身气血不足的人可能会造成负担,严重时甚至可能诱发心脑血管问题。
另外,秋冬空气干燥,皮肤本身就很脆弱。洗澡过勤会破坏皮肤屏障,导致皮肤瘙痒,影响睡眠质量。
当然,少洗澡不是不洗澡。如果出汗不多,一周洗2-3次就够了。水温最好控制在37-39度,每次别超过20分钟。记得洗澡时要保持浴室通风,但要注意保暖。老年人洗澡前后可以喝点水,洗完立即擦干身体,及时涂抹润肤乳。

秋天多泡脚有三个好处
相比洗澡,泡脚在冬天是更推荐的养生方式。
第一能促进血液循环。我们的脚上分布着很多穴位,泡脚相当于给这些穴位做按摩,能帮助疏通经络,让全身血液流通更顺畅。
第二可以调理脏腑。通过刺激脚部反射区,泡脚能调节身体各器官功能,提高抵抗力。我坚持泡脚一个月后,确实感觉白天精神好了很多。
第三有助于缓解秋燥。秋天容易皮肤干燥、上火,泡脚能促进血液对皮肤的滋养,帮助身体降燥。

避开这些泡脚误区
不过泡脚也要讲究方法,这几个误区一定要注意:
时间不是越长越好,一般15-30分钟就够了。有糖尿病或血管问题的患者最好控制在20分钟以内。
很多人喜欢睡前泡脚,但其实晚上7-9点泡脚补气血效果更好。有些气血较虚的人睡前泡脚反而会兴奋得睡不着。
水温以37-39度为宜,泡到微微出汗就好。糖尿病患者对温度不敏感,最好用温度计量一下,避免烫伤。
空腹和饭后都不适合泡脚。我试过饭后马上泡脚,结果胃很不舒服。最好饭后隔一个小时再泡。

特别要注意的是,泡完脚不要立即洗澡。这时全身毛孔都张开了,很容易着凉。
泡完要马上擦干,最好再抹点润肤霜。体质弱的人可以穿上袜子保暖。
有静脉曲张或腿脚水肿的人不建议泡脚,可能会加重症状。心功能不好的也要谨慎。
如果想用药材泡脚,最好先咨询医生。比如体寒的人可以加干姜、红花,失眠的可以用柏子仁,但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。
总之,天冷后适当调整清洁习惯,少洗几次澡,每天坚持科学泡脚,既能保持卫生,又能养生保健,一举两得。希望大家都能温暖健康地度过这个冬天!
